海东首届高原康养训练营开启康养之旅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海东首届高原康养训练营开启康养之旅

□本报记者 鲁亚娟 张清萍 摄影报道

晨光熹微,潺潺泉水与山涧清风相映成趣,山间鸟雀的叫声划破黎明的寂静。7月26日,海东首届高原康养成人训练营的31名队员开启了为期15天的康养之旅。

多功能厅内,工作人员手持睡眠质量调查表,细致地询问每一位队员:“昨晚休息的如何?是否适应高原环境?早上几点醒的?”队员们认真填写问卷,分享自己的睡眠状况。医护组有序地为队员们进行健康监测。血压计袖带轻轻收紧,医护人员一边记录数据,一边仔细分析每位队员的身体指标,为接下来的阶梯式适应训练和个性化康养计划提供依据。

一切准备就绪,体能测试正式开始。队员们佩戴便携式心肺功能测量仪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跑步机训练。监测仪持续传输着心率、摄氧量等关键数据,教练组根据实时反馈不断增加速度与坡度,调整训练强度。跑步机的运转声、教练简短的指令声,以及队员们逐渐加重的呼吸声相互交织,一场严谨科学的高原心肺功能训练正在有序进行。

海东首届高原康养训练营开启康养之旅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系统地提高大家的心肺功能。”教练团队负责人赵永魁介绍。提升心肺功能带来的好处远超于简单的体重减轻,通过提升心肺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降低多种慢性病风险,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与精力。

三亿体育官网

“营员们佩戴的Booster便携式心肺功能测量仪是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宋亚锋老师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便携式心肺监测设备。”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史儒林说,该设备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特别适合此次康养训练营大规模人群测试和运动锻炼的需求,为高原康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午的训练安排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龙山苍翠的山林间。观光车缓缓行驶在蜿蜒的进山道路上,车窗外,山涧清溪在斑驳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般的光泽,如茵的草地顺着山势起伏绵延,苍翠的林海随着山风泛起阵阵波涛,队员们不自觉沉醉在未经雕琢的山水之间。

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瑜伽课正在这天然氧吧中展开。队员们跟随着教练轻柔而有力的指令,在松软的草地上、清新的山风里舒展身体。远处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仿佛在为这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训练伴奏。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在练习者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场山林间的瑜伽课增加了几分野趣。

“在这么美的地方,减肥要比室内事半功倍。”训练途中,青海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公保扎西亲临现场,为队员们加油鼓劲。他表示不要让工作等琐事打扰训练,作为森林康养排头兵,要做好榜样。他的话语让队员们倍感鼓舞,练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今天的训练让我收获颇丰,在这片山水之间,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灵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训练营成员姚康威说道,在接下的训练中也将全身心投入进去。

森林覆盖率构筑起“天然氧吧”,优质空气打造出“呼吸疗愈”圣地,河湟文化的千年积淀与土族风情的独特魅力,为康养者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从青海走起,从江苏示范,这条横贯东西的康养之路,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山海情”。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上,独具特色的海东康养产业正在扬帆起航。

夜幕低垂,繁星初现,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篝火晚会在欢声笑语中开始。橘红的火焰腾空而起,跳动的火苗将四周照亮。身着传统服饰的本地青年和远道而来的营员们,跨越山海相遇在高原,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这场高原之夜的文化盛宴,让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